本网讯 惠州学院仲恺信息学院成立于2018年1月,由我校和惠州仲恺高新区管委会共同建立。学院依托区域优势(地属粤港澳大湾区东部核心区域、深莞惠中心地带)、产业优势(电子信息是惠州两大产业支柱和规划的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之一)和园区优势(坐落在全国排名第32位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面向仲恺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求,在物联网与智能硬件、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机器视觉与智能装备、功能材料等领域开展科技服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提升对惠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学院2018年获得广东省级产业学院立项,2020年入选广东省示范性产业学院。
我校党委书记、校长彭永宏在签约仪式上讲话
校政行企合作,协同育人服务产业。在“校-政-行-企”四方协同建设思路指导下,学院探索性促进了产业与教育的结合,通过共建师资队伍、共议课程设置、共搭实践平台、共设企业特色班、共造联合实验室,推动了产教深度协同育人,服务了产业的人才与技术需求,已初步建设成为“3基地2平台”的现代产业学院。
学院搭建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智力支撑平台,与仲恺高新区企业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成立包含企业研发人员的博士/教授创新服务团队10个,联合仲恺高新区龙头企业、相关优势科研团队,进行联合攻关与研发,为仲恺高新区企业提供了技术与智力支持,发挥了学院的窗口作用,学院执行院长罗中良教授获得202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此外,在与企业深度融合过程中,聘请企业导师92名,引导青年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64人,构筑青年教师融入产业的渠道。组建由企业技术人员和校内教师组成的双师型队伍,面向产业全方位开展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科技服务等工作。
“3基地2平台”的产业学院运行模式
产教研用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全方位服务仲恺高新区现代产业,构建实施以头部企业为牵引的“五对接五融合”产教融合模式,与tcl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将优质资源融入工科人才培养,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创新发展目标、内容、过程、队伍、资源的精准对接与深度融合,突破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瓶颈,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范式。通过与园区共建产业学院方式,增强了服务当地产业发展能力,探索形成了“多方共建”获取办学资源新路径,仲恺高新区为仲恺信息学院两期建设提供经费2500万元,场地4000平方米。
学院打造汇聚产业资源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为了满足企业“工艺 技术 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梳理了tcl移动通讯等理事单位的技术资源和人才需求,构建了以专题讲座、嵌入式课堂、现场观摩等环节构成的产业技术课程体系,校企联合自编培训教材15本,校企共建立课程27门。
基于双导师制的企业授课现场
学院开展基于企业特色班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服务仲恺区产业为基本出发点,对部分专业实施从“3 1”到“2.5 1.5”的教学模式改革,并以特色班为载体建设教学改革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采取进驻企业和开展产业前沿技术培训、嵌入式课程、课程替换、企业真实项目驱动等方式,开展了产教协同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打造“双元制”特色班育人平台。
广东九联科技“2.5 1.5”双元制人才培养特色班
校企深度协作,共建实验实训平台。学院联合企业建设有物联网技术与智能机器人等产学研协同育人实践平台,可结合企业需求开展slam算法、智能服务机器人、机器视觉、物联网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开发,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创造了真题真做的育人环境。学院与20余家企业达成联合共建实验室合作协议,目前已建成智能机器人实践与创新实验室等7个联合实验室,企业导师授课60余次,师生1000余人次参与了30个项目的实施,建立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
企业导师实训室授课现场
据悉,基于企业背景的实训项目深受竞赛学生青睐,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毕业生就业质量持续提升增强,信息类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学校近90%毕业生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近50%在惠州就业,岗位适应性达90%以上;连续5届毕业生平均薪酬高于全国非双一流高校;2021届毕业生在世界、中国500强企业就业达17.96%。毕业生在本地上市公司广东九联科技有限公司的高层骨干中占13%。